视频养殖蚂王,养殖蚂蟥的成本及利润
0
2025 / 04 / 29
鹧鸪在10-27周为中成期,这时的饲养较为简单,这时是鹧鸪快速生长时间,进食大,要保持充足的饲料和饮水,饲养可喂食一些蚊虫类的活饵,还需让其有一定的运动量,促进消化,让其快速生长。
鹧鸪养殖场一般要建立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但是养殖场中也是需要保持空气流通的,不能保持封闭状态,如果养殖场中的空气流通不好的话,也会引发一些病害。
管理:雏鸪对温度非常敏感,必须注意防寒保温,1周龄温度为37~35℃,以后每周降低2~3℃,中鸪的适宜温度为22~20℃,成鸪为25~18℃,饲养密度为:1周龄60~70只/平方米,4周洗澡一次。
同笼饲养。商品肉用鹧鸪,从出壳至出售,应在笼中饲养,并在同一笼中饲养至出售。饲料。出壳至3周龄,饲喂雏鸪料;3周龄至出售,饲喂小鸪料。饲喂次数。
鹧鸪养殖方法:选蛋 尽量利用两周以内种蛋,要严格挑选出双黄种蛋和畸形蛋。选好以后用30℃的温水加0.1%的高锰酸钾将种蛋浸泡3分种,取出后晾干即可入孵。
鹧鸪出壳后l2一24小时供水,预先准备好煮沸后冷却的饮水,饮水温度应与室温接近。鹧鸪如超过36小时喂水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死亡。
鹧鸪在10-27周为中成期,这时的饲养较为简单,这时是鹧鸪快速生长时间,进食大,要保持充足的饲料和饮水,饲养可喂食一些蚊虫类的活饵,还需让其有一定的运动量,促进消化,让其快速生长。
疾病防治 鹧鸪舍要定期进行消毒,发现异常及时检查,适时进行新城疫免疫,防治慢性呼吸道病、黑头病、球虫病、白痢病等。
饲养鹧鸪的方法 出雏头3天的饲 出雏室的温度应保持36~38℃,湿度50%~70%。待羽毛渐干、两脚能站立行走时转入保姆室(箱)。
光照管理 光照管理的原则是在保证鹧鸪正常发育的前提下达到适时开产的目的。光照的颜色以红色和白色为好。
鹧鸪养殖场一般要建立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但是养殖场中也是需要保持空气流通的,不能保持封闭状态,如果养殖场中的空气流通不好的话,也会引发一些病害。
养鸪技术的准备 掌握鹧鸪孵化、雏期保温保健和成鸪科学喂养方法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前提。但由于鹧鸪养殖是近几年兴起,在技术方面很难找到培训,相关的技术书籍也较少,主要靠自己摸索。
鹧鸪的养殖技术 鹧鸪的养殖方法:光照控制 母鸪180天左右性成熟,公鸪早一个月。母鸪开产前3周增加光照,公鸪比母鸪早2周增光。增光可用电灯,平均每平方米3瓦,灯距地面2米。
鹧鸪0~8周龄可以成功地在多层笼内育雏或平面育雏。大部分商品鸡笼只要将笼底、食槽、饮水器略作改进即可。为减少足踝受伤,可在底部铺上0.6 厘米厚的网眼塑料网垫。至6周龄时应移入育成笼内或栏内进行饲养。
鹧鸪养殖场一般要建立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但是养殖场中也是需要保持空气流通的,不能保持封闭状态,如果养殖场中的空气流通不好的话,也会引发一些病害。
育雏方式和笼舍 育雏方式有笼养和平养。笼育可用普通养鸡笼,四周和笼顶用规格为lxl公分的铁丝网,笼底用O.5xO.5公分的铁丝网。
鹧鸪可散养也可笼养,一般多采用笼养,笼养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养殖密度每平方米10只左右,可使不愿交配的母鸪逃避公鸪的追逐,种蛋受精率也较高。
1、在做好保温的条件下,力求室内空气清新,适当打开育雏室门窗或启用机械通风,排出污浊空气。在通风换气时要注意防止冷风直接吹到雏鸪,以防着凉发病。室内空气是否洁净,以人进入舍内不闷气、无刺激眼鼻的感觉为准。
2、幼鹧鸪在1-10日龄特别要添加易消化的高蛋白饲料,保证蛋白质含量在30%-28%的水平。肉鹧鸪生产时,在育成期8-16周龄,育肥要强调饲料中的能量水平,要求饲料中的代谢能达到144兆焦/千克以上。
3、但是鹧鸪在引种和饲养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尤其是在引种和雏鸪阶段更应该注意。鹧鸪在引种时,最好引进临近产蛋的,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